戰國屈臣氏
高中國文有兩位fisherman ,一位是屈原在湘江遇到的漁父(老漁翁)另一位是發現桃花源的武陵人(捕魚為業)。二位漁夫都是虛構的。
屈原透過和漁父的對答,「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」來表明他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生態度!
屈原,名平,字原。水瓶男。是楚國的貴族,精通歷史、文學與神話。被稱為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。
古代貴族的認知,國和家是一體的,愛國就是愛家!屈原和楚國的血脈相連,保護楚國,效忠楚王,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責任和使命。這個前提要先說明,否則現代的學生會不懂?為什麼國君對你好,你愛國,國君對你不好,你還那麼愛國?人生自是有情癡,此恨不關風與月!不要以今非古!
屈原歷經二位楚王,第二次被放逐的時候已經48歲,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一步步走向滅亡而無能為力。約莫62歲的時候過世,再過55年秦滅楚。
這篇「漁父」是他死前的自我天人交戰。漁父告訴他(等於自問自答),你何不學學道家「與世推移」順應環境,隨遇而安,或者參考儒家「滄浪之水⋯⋯」審時度勢,邦無道則隱,不要自找苦吃,人生康是美。何必那麼冤屈的選擇做屈臣氏?
最後他投江,以身殉道。那天5月5日。
「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尤未悔」他說為了堅持理想,死九次也不後悔!
人心裏總有某樣東西比旁的都重,或是道義,或是愛情,或是良心,或是名利地位,或是超越現實的理想,終其一生為之掙扎彷徨,飛蛾撲火,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,也許旁人覺得不值得,可沒有它,別的也不值得。
PS:屈臣氏的英文是Watsons,清朝時成立,當時粵語的「屈」發音很像「挖」,所以Watsons中文就翻成~屈臣氏!